为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防震减灾意识,提高应对突发地震灾害的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,汇文中学于5月12日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防震减灾活动,为校园安全构筑起坚实的防线。
周一清晨,迎着朝阳,师生齐聚操场,在庄严的国旗下,八(16)班李晓彤同学发表以“防灾减灾,守护生命”为主题国旗下讲话。
“当清晨的阳光洒在校园,我们在这里学习、成长,感受着生活的美好。然而,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,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随时可能发生。地震、火灾、洪水、泥石流……这些灾害,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,更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。因此,增强防灾减灾意识,掌握自救互救技能,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。
5月12日,是一个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。2008年的这一天,汶川发生了里氏8.0级特大地震,山崩地裂,房屋倒塌,许多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逝。为了铭记这场灾难,警示后人,经国务院批准,自2009年起,每年的5月12日被定为全国“防灾减灾日”,今年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,也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,主题是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——排查身边灾害隐患” 。
作为学生的我们,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提高防灾减灾意识,做好自我保护呢?
首先,我们要主动学习防灾减灾知识。可以通过课堂学习、科普书籍、宣传视频等多种途径,了解各类灾害的特点、危害以及应对方法。比如,地震来临时,要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,待震动停止后,再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;火灾发生时,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低姿前行,尽快逃离现场,并及时拨打119报警电话。
其次,我们要关注身边的安全隐患,并积极参与隐患排查工作。比如,检查教室和宿舍的电器设备是否存在漏电现象,楼道的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无阻,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学校相关部门报告。一个小小的举动,或许就能避免一场潜在的灾难。
同学们,生命只有一次,防灾减灾,人人有责。让我们从现在做起,从自身做起,积极学习防灾减灾知识,提高应急避险能力,用知识守护生命,用行动诠释责任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为构建安全、美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!”


筑牢安全防线
班主任们精心准备,通过播放科普视频、展示图片、讲解防震知识等多种形式,带领同学们深入学习防震减灾知识。班会上,同学们认真观看了地震成因、地震预警、自救互救等内容的科普视频,直观地了解了地震的相关知识。随后,班主任组织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。有的同学分享了自己从视频中学到的新知识,有的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,还有的同学结合生活实际,讨论了家庭中应该如何做好防震准备。为了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,班主任还准备了有趣的知识问答环节。“地震发生时,应该先保护身体的哪个部位?”“被困在废墟下,应该如何求救?” 同学们纷纷举手,踊跃回答,现场气氛十分活跃。通过主题班会,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防震减灾知识,还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,进一步筑牢了校园安全防线。









应急疏散演练
实战提升能力
理论知识学习完毕,部分班级的学生参加了应急疏散演练。正在上课的同学们迅速反应,按照老师平时教导的方法,迅速躲在课桌下,用书本、书包等物品护住头部,在老师的指挥下,沿着预定的疏散路线,快速、有序地向操场等空旷地带疏散。
通过这次实战演练,学生将所学的防震减灾知识运用到实际中,进一步熟悉了疏散流程和逃生技巧,提升了应急反应和自救互救能力。





防震减灾,人人有责。通过国旗下讲话、主题班会和应急疏散演练这一系列活动,我校师生不仅学到了丰富的防震减灾知识,还在实践中提升了应急避险能力。未来,我校将继续加强安全教育,常态化开展各类安全演练活动,为师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,共同筑牢校园安全的坚固防线!